01
受疫情影響,如今全世界都處在水深火熱之中。
前兩天,有一則新聞,就像一顆石子,投進大量的疫情資訊里,卻沒有激起太多的漣漪。
4月12日晚,中國痛失了一位國之巨匠,郁銘芳院士因病逝世。
對于這個名字,大多數人都很陌生。
但說起他對國家和國人的貢獻,卻是功勛卓著。
有這樣一句話可以形容他:“食有袁隆平,穿有郁銘芳”。
當我國正面臨穿衣難的困境時,是他參與研制了中國第一根合成纖維。
從而,解決了國人的穿衣問題。
當我國國防軍需受到“斷料”威脅時,是他參與研制了第一根國產軍用降落傘用錦綸長絲。
從組織領導聚酰亞胺纖維、碳纖維、芳綸等高性能纖維研制,到主持“丙綸噴絲直接成布”項目等……
他同時也為我國國防戰略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。
這樣一位兢兢業業為國奉獻的“巨星”離開了我們。
卻只是短暫地上了一下熱搜,轉眼就銷聲匿跡了……
02
2020年,才過去短短4個多月時間。我們已經痛失14名院士了。
在這個娛樂至上的時代,明星們稍稍有個風吹草動,就能占據好幾天的熱搜。
可是這些國家脊梁,走的時候,卻悄無聲息,幾乎無人知曉。
……
這是一個好的年代。
因為,有這么多國家的巨匠和元勛,為我們鋪路,為我們撐起了一片天,
我們才可以每天悠然自得地追明星,聊八卦,刷某音……
是他們,為我們披荊斬棘,讓中國走過了最艱苦的歲月,
才有了我們的今天。
可如今,我們卻要通過他們“離世”這種方式,來認識這些人。
這是不是有點太可悲了?
所謂:將軍孤墳無人問,戲子家事天下知。
如今的大部分年輕人,幾乎都把目光,聚焦到了流量明星和網紅身上。
以前,問小孩子的夢想,大部分孩子都會說,想當科學家改變世界、想當軍人保家衛國……
可現在,再問小孩子的夢想,大部分的答案卻是,想當明星、網紅……
大概是因為,幸福的生活太唾手可得了。
以至于,我們都忘了,誰才是為我們的安穩生活默默付出的人,什么夢想才是我們最該追求的。
安逸太久,終究是要還的。
這次的疫情,就給所有人以重重一擊。
也給所有人好好地上了一課。
我們猛然發現:原來,在災難來臨時,那些國家脊梁和英雄,才是最值得我們尊敬的人。
原來,關鍵時刻,娛樂圈救不了場,唯有科技和實業才可以。
03
沒有這次疫情,我想很多人都不知道,中國還有個鐘南山院士。
已經84歲高齡的他,為了戰疫,硬是在前線足足戰斗了60多天。
他說的每句話,老百姓都相信。他還為世界分享中國的戰疫經驗,獲得了世界人民的敬仰。
他的閃耀,來自哪里?
來自他多年專業知識沉淀、刻苦鉆研精神和勇于奉獻的精神??!
這一次,火神山醫院、雷神山醫院的拔地而起,讓“中國速度”再次驚艷了世界。
這“中國速度”的背后,是所有參與者的迅速響應。
是設計者和建設者們,徹夜工作,用最專業和先進的知識與技術,才給了“這兩座大山”最好的模樣??!
(火神山醫院病房實拍的圖片,讓無數人贊嘆不已)
由于醫療物資緊缺,全國超3000家企業跨界轉產防疫物資,從無到有建起生產線、分秒必爭地提高產量。
中國以創紀錄的速度,生產全球所需醫療用品,再一次讓世界了解了“中國制造”的地位!
還有很多醫學人員、科技人員,不顧個人安危,努力奮戰在抗擊一線。
因為,他們都有著強大的使命感,有著責任與擔當,才會不惜一切地為祖國獻出自己的力量!
在疫情面前,閃耀著的,不再是那些娛樂明星。
而是,我們國家先進的技術、強大的產業,以及為國家做出突出貢獻的那些可愛的人們。
……
強國夢,真的不是說說而已的。
希望年輕人都能明白:
那些光鮮亮麗的明星,的確是很耀眼,但是這些實實在在的人,更值得我們熱愛啊。
網紅、明星那些新興職業的確可以賺錢,但還有更多有科研價值和前景的專業和領域,也值得我們去追求??!
中國精神,是一種傳承。
決定一個國家模樣的,是身在其中的人。
是你、是我、是我們每一個人。
只有承擔起時代的責任,才能實現強國夢的愿望。
而現在,這個重擔,就將落在你的肩上啊。
你做好準備了么?
04
在疫情期間,網上曾風傳李蘭娟院士這樣一句話:
“疫情結束后,希望國家給青年人樹立正確的人生導向,不要讓年輕人一味追捧演藝明星,演藝明星是強不了國的。”
深以為然。
這并不是完全否定演藝明星和網紅的價值。
只是,在娛樂當道的時代,人們只會變得越來越浮躁。在這種價值觀的引導下,年輕人會越來越不愿意去腳踏實地的探索與學習。
“疫情帶來的病,需要治;浮躁帶來的心病也要治……扎扎實實地教育年輕人,有正確的價值觀, 有承擔的脊梁, 有不浮躁的心, 這個民族才會有更廣闊的明天……”
所以,年輕人呀,希望你們能懂得:
美好的未來,需要的是一步一個腳印,踏踏實實地去讀書、去學習而得來的!
祖國的明天需要你!
希望你們可以早日成長為獨立、勇敢、有責任、能擔當的中國人!
點個“在看”吧,愿祖國的少年更好,愿祖國的未來更好!